吡非尼酮(pirfenidone)是一种较新的、口服抗纤维化小分子药物,2014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FDA)批准。研究表明,吡非尼酮具有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,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。吡非尼酮(Pirfenidone)已被证明可以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(IPF)疾病进展。然而,除了IPF之外,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(ILD)的治疗选择很少。这项多中心、双盲、随机、安慰剂对照、平行Ⅱb期试验(RELIEF)评估了吡非尼酮对四种非IPF的进行性纤维化IL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研究人员将127例进行性纤维化性ILD患者(1:1)随机分配至口服吡非尼酮(第1周,267mg,3次/d;第2周,534mg,3次/d;之后为801mg,3次/d)(n=64)或匹配的安慰剂组(n=63),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。研究周期为48周,主要终点为意向治疗人群中从基线到第48周的预测用力肺活量(FVC)百分比(预测FVC%)的绝对变化,通过最小平方差总和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,并将已故患者归因于ANCOVA模型中的最低等级。在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所有患者中评估安全性。
患者随机分组后,由于入组缓慢导致中期分析无效,研究提前终止。将诊断组作为一个因素纳入ANCOVA模型显示,吡非尼酮组预测的FVC%下降显著低于安慰剂组(P=0.043),当模型按诊断组分层时,结果相似(P=0.042)。在应用LOCF和多重插补方法分析主要终点时,也观察到显著的治疗效果。吡非尼酮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预测FVC%相差1.69(95%CI:-0.65~4.03)。在线性混合模型重复测量预测FVC%的斜率分析中,从基线到第48周,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为3.53(按预先指定的死亡进行插补,95%CI:0.21~6.86)或2.79(无插补,95%CI:0.03~5.54)。
在安全性方面,吡非尼酮组发生1例死亡(非呼吸系统,2%),安慰剂组发生5例死亡(其中3例为呼吸系统死亡,8%)。两组中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是传染病和感染(吡非尼酮组5例,安慰剂组10例);一般疾病,包括疾病恶化(吡非尼酮组2例,安慰剂组7例);心脏疾病(吡非尼酮组1例,安慰剂组5例)。此外,还观察到恶心(吡非尼酮组和安慰剂组各2例)、呼吸困难(吡非尼酮组和安慰剂组各1例)和腹泻(吡非尼酮组1例)的不良事件(3~4级)。